小一班

当前位置: 首页 >>缤纷班级>>小一班>>正文

“饼”纷童年·饼干店游戏实录
发布者:唐丽婷   发布时间:2025/5/28 16:20:18   浏览次数:84

在班级牛奶店游戏持续开展一段时间后,小朋友们对重复的游戏模式逐渐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同时促进其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我们结合课程开展情况与孩子们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决定在班级中新增一个"饼干店"游戏区域。

在与小朋友们的讨论过程中,大家纷纷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想法。有小朋友提议制作各种形状的饼干,还有小朋友想设计独特口味的饼干。经过热烈的讨论,我们共同确定了制作饼干所需的材料——雪花片和粘土。并分划了白板前的地方为饼干店区域。

饼干店1.0 理清饼干店售卖流程。

饼干店第一天开业,小店员“小九与缈缈”用小桌子和钢琴凳组合了饼干店,并放置了塑料椅子给小顾客点单用。

真真来到饼干店说到:“我要一个饼干老板。”然后将手中的一块钱放在了桌子上。

“你要吃什么样的饼干?”小九立马回应到,并拿了钱。

“蓝色的,蓝莓味的吧!”小九边拿起蓝色雪花片边用黏土做起了夹心,做好后边放在盒子里给到了顾客真真。

这时豆芽和同同也来到了饼干店,小九又问到“你要吃什么样的饼干?”

这时缈缈说到“我来点单,刚刚你已经点过了。”

C:/Users/123/Desktop/IMG_0659.JPGIMG_0659C:/Users/123/Desktop/IMG_0658.JPGIMG_0658C:/Users/123/Desktop/IMG_0660.JPGIMG_0660

根据《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提到的“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逐渐理解并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小九和缈缈主动布置饼干店,用小桌子、钢琴凳和塑料椅子搭建经营场景,体现出他们对“饼干店”角色游戏的积极参与和初步角色意识,能简单创设游戏情境 。但是在游戏中能够发现幼儿已经有着一定的货币交易的意识但是环节流程会比较“随意”。

当顾客增多时,缈缈提出“我来点单,刚刚你已经点过了”,说明幼儿已经意识到需要分工来应对顾客,然而,他们的分工并不明确和稳定,缺乏预先的规划,这是小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初期的典型表现。

支持策略:

1.组织幼儿讨论饼干店的布局和功能,引导他们进一步完善游戏场景,比如设置制作区、顾客用餐区、收银区等,增强游戏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2.利用游戏评价环节,帮助幼儿梳理饼干店游戏的环节,例如先点单再制作,制作完成给顾客后再收费。

3.鼓励幼儿点单分区,当幼儿出现分工矛盾时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引导他们协商解决

饼干店2.0 学会正确点单,能用礼貌地话询问小顾客。

店员“辰辰”在走廊上喊着“饼干店开业啦!快来买饼干吃呀!”

这时候小二班的小博士推着宝宝走了过来“我想要买饼干。”

辰辰带着小博士回到了饼干店问到“你要吃什么口味的饼干?”

小博士指了指“菜单”,辰辰又问到“那你要什么形状的?”

小博士说“三角形的”。

辰辰拿起三角形的葡萄味饼干开始制作起来,辰辰拿出了粉色黏土突然抬头问到“那你要什么夹心的呢?”

小博士看了看菜单然后又指了指菜单上的“菠萝”口味。

C:/Users/123/Desktop/IMG_0872.JPGIMG_0872C:/Users/123/Desktop/IMG_0873.JPGIMG_0873C:/Users/123/Desktop/IMG_0874.JPGIMG_0874

辰辰主动招揽顾客,喊着“饼干店开业啦!快来买饼干吃呀!” ,并在顾客到来后,按照店员角色询问顾客需求,说明其对“店员”角色有清晰认知,且能积极投入到游戏角色中,展现出较强的角色代入感 。

在点单中能够发现辰辰能主动询问,并在小博士指向菜单时,辰辰能继续追问“那你要什么形状的?”“那你要什么夹心的呢?”,通过不断提问来明确顾客需求,体现出他初步的沟通技巧和为顾客解决问题的意识

支 持策 略:

1.引导幼儿讨论除了制作和售卖饼干,店员还能提供哪些服务,如为顾客推荐新品、介绍饼干特色等,丰富游戏情节。

2.丰富买卖情境中的沟通“你想吃什么口味什么形状的饼干?”“你想要什么味的夹心?”等询问用语,游戏中教师以顾客身份介入,为幼儿示范正确、礼貌的沟通方式

3.和幼儿一起讨论并制定更详细的饼干店游戏规则,如排队点单、按顺序制作饼干、设置合理的等待时间等。

反思与思考:

饼干店游戏从设立到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成长机会,同时也展现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首先,饼干店游戏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小朋友们搭建场景、售卖这些行为表明幼儿能快速进入角色,将在牛奶店中的游戏经验迁移到饼干店中。在点单中我们设立了“形状”“口味”“夹心”三个层次,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表达与沟通,通过不断询问“你要吃什么口味的饼干?”“那你要什么形状的?”“那你要什么夹心的呢?”,了解小顾客需求才能继续游戏,以班级现状来看基本上都能有意识的询问,个别幼儿还是习惯性指一指。

合作意识也在游戏中萌芽,能分区进行顾客的接待,在没有顾客时能够主动邀请娃娃家的小朋友或者叫喊,饼干的回收中也能“插缝”整理,也是表现了现阶段幼儿游戏的分配能力。

然而,游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售卖流程方面,幼儿的货币交易环节较为随意,没有形成清晰、稳定的交易流程,如小九在顾客真真付款后才询问饼干需求,先收钱再制作饼干,这反映出幼儿对完整售卖流程的认知不足。

分工协作上,幼儿的表现也有待提升。他们的分工缺乏预先规划,往往是在游戏过程中临时安排,稳定性差。

针对这些问题,后续应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例如在游戏场景和规则完善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游戏后的评价分享环节引导幼儿深入讨论饼干店的布局和功能,划分清晰的制作区,增加一个简单的顾客用餐区等,让幼儿在更真实的情境中明确各区域的作用和活动规则。同时,和幼儿共同制定详细、合理的游戏规则,如排队点单、按顺序制作饼干、规范收费等,并以简单易懂的图示张贴在游戏区域,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时以顾客或其他角色身份介入,为幼儿示范正确的沟通和分工协作方式,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协商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合作能力。

饼干店游戏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了宝贵契机。通过持续观察和反思,不断优化游戏环节和指导策略,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规则意识等多方面的发展,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你好,芦丁鸡

下一篇:小抹布,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