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是中二班小组晨谈“落地生根”的日子。孩子们围着“平衡车赛事”筹备展开的小组晨谈,录音笔和彩色录音贴纸成了孩子们沟通的“小帮手”,家长上传的视频、照片则成了他们打开话匣子的钥匙,而我,作为一旁的观察者与支持者,见证着他们从 “不知道怎么说” 到“能清晰表达、认真倾听”的慢慢蜕变。
班级的“素材袋”装满了惊喜:有的带来了平衡车、自行车的赛事视频,还有的组装平衡车的照片,朵朵则拿着妈妈画的 “平衡车安全小漫画”。小组晨谈时,球球打开了平板,播放了找到的平衡车比赛视频,视频里飞驰的平衡车、加油的观众,让孩子们的讨论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比赛要分跑道!”“还要戴头盔保护脑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原本沉默的伊伊也指着漫画说:“我妈妈说,比赛前要检查车子的轮子,不然会摔跤。”我悄悄按下录音笔,把这些细碎却珍贵的想法都录了下来,再贴上印着孩子名字的录音贴纸,贴在班级的“晨谈记录本”上。
讨论进入 “赛道搭建” 环节时,孩子们决定用晨锻常用的材料:轮胎、平衡板搭上下坡道,三角锥当绕障碍的工具。第一组先动手尝试:他们把平衡板直接架在两个轮胎上做坡道,在旁边摆上间距很近的三角锥,可试骑时,平衡车总从陡坡道滑下来,三角锥也老被撞倒。
“为什么会这样呀?”我拿起录音笔,播放前一天他们讨论“赛道要安全、顺畅”的录音片段。孩子们听完后围在一起琢磨:“坡道太陡了,得让它平一点!”“三角锥离得太近,车子转不过来!”于是他们重新调整:用三个轮胎并排垫高平衡板底部,减缓坡道坡度;把三角锥间距拉大到“能让平衡车顺利绕过去”的距离。我把这次修改后的想法和试骑成功的场景录下来,贴上小组名字的录音贴纸。
从一开始的 “不知道说什么”,到后来能清晰表达想法、倾听同伴意见,再到学会分工合作,小组晨谈中的录音工具和家庭素材,不仅记录了孩子们的话语,更见证了他们沟通能力的成长。


 
 
上一篇:一场与蘑菇的奇妙相遇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